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不能流淚就微笑
高二(4)班張瑩
最近讀了一篇名為《不能流淚就微笑》的文章。文章講述了一個叫辛蒂的女子因意外而患上了“多重化學物質過敏癥”,目前尚無藥可醫。她只能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她的生活中不能出現任何有化學成分的東西,在飽嘗痛苦之余,她還不能放聲大哭,因為她的眼淚可能成為威脅自己的毒素,而堅強的辛蒂并沒有在痛苦中自暴自棄,她不僅為自己,也為所有化學污染的犧牲者爭取權益而奮戰。辛蒂于1986年創立了“環境接觸研究網”,致力于此類病變的研究。
讀了這篇文章后,我感觸頗深,我不禁佩服辛蒂的毅力與勇氣以及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雖然她生活在寂靜的無毒世界中,沒有悠揚的聲音,感覺不到陽光、流水,但她從未灰心喪氣過。因為不能流淚的疾病,使她選擇了微笑。
由此使我想到了我們應該以微笑面對生活。生活中,不可能事事順心,挫折是在所難免的,關鍵在于我們用什么樣的態度去面對。正如一位作家所說的那樣:“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生活的長河是無止境。”因此,我們要鼓起勇氣面對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不幸。
當我們不能擁有美好的人生時,最好能擁有美好的人生觀;當我們遭遇不幸時,決不能自暴自棄,從此一蹶不振,而應化悲痛為力量,重新振作起來。福樓拜說過:“珍珠是牡丹病痛的直接的產物,作家精美文章是深沉痛苦的產物。”珍珠與精美文章都令人驚羨不已,但它們無一不是痛苦的產物。若非一夜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歌德因愛上朋友的妻子而陷入痛苦的感情深淵無法自拔,但他最終還是將這段感情升華,寫下了《少年維持的煩惱》;張海迪身殘志堅,她從未因自身殘疾而放棄自己,對生活喪失信心,相反,她更堅強地生活著,在輪椅上學習外語,對社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文天祥在元兵進攻江南時,受命出使元兵,卻被扣留,終于脫身逃走,在其四處流浪,顛沛流離之際,寫下了詩集《指南錄》,并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傳頌至今。他們在困境中仍然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去學習嗎?
朋友,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悲傷,也不要氣餒,以“不能流淚就微笑”的態度來面對它吧!
讀《經濟學不能承受之重》有感 (字數:2000)
經濟學家,重之何為?
——讀《經濟學不能承受之重》有感
有一次和一個讀經濟學的朋友聊天,我問他,中國到底有沒有自己的經濟學家?他回答得很快,“張五常嘛,聽說他是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中國的經濟學家。”當然,這并非是我所希望得到的答案,于是我進一步發問,那么中國大陸的經濟學家又有哪些呢?記得當時的他顯得很尷尬,吞吞吐吐欲言又止一陣子,最后他給出了一個似乎文不對題的回答,“研究經濟的并不一定是經濟學家,經濟學家當然不是一般的經濟工作者。”
就像初中語文常常做的練習一樣,劉胡蘭是共產黨員,而共產黨員不是劉胡蘭,從語言邏輯的層面來看,“搞經濟的不一定是經濟學家”此話果然不假。但若把它當作一個可以無限放大的天網,并結合在當下中國本土實踐的語境之下,說中國大陸沒有經濟學家,最多不過是一些研究經濟的學者抑或是經濟工作者,這未免就有失偏頗了。
能成為一個“家”的,按照傳統的看法,那就是得在某一個領域內需要有一定的理論突破,有一定的創新體系,有一定的名譽地位,有一定的學術權威。反觀國內,若參照這樣標準,毫無疑問,大陸不僅有經濟學家,而且是有許許多多有責任感,有正義感,有時代感,有歷史使命感的本土經濟學家。譬如有“厲股份”之稱的厲以寧先生,有“吳市場”之謂的吳敬璉先生,或者還有林毅夫、樊剛、茅于軾、張維迎、汪丁丁等諸多為中國經濟的發展而兢兢業業、鞠躬盡瘁的經濟學人們。在市場化、自由化、競爭化日益彰顯的今天,他們的浮出海面,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常人對于經濟學家不過是“事后諸葛亮”、“理論多于實踐”等錯誤解讀的余缺,更為可貴的是,這些經濟改革的中堅力量的存在讓我們切實地看到了中國未來的希望和前進的方向,然而,在激情和希望之余,正如前面我的那位研習經濟的朋友所遭遇的話語的尷尬,中國經濟學家們的本土化實踐似乎并不很好,或者說,他們身上所遭遇的不僅是中國現有體制的局限和束縛,更多的是,傳承千百年來的舊有觀念對學術、理念、實踐等諸多方面的陳見。
真理就是現象自身的呈現和去蔽。同理如此,經濟學家的稱謂應該是他們(經濟學人)日常學術實踐過后自然被賦予的一種榮譽。而至于中國的當下,對于集體話語上(區別與自封、媒體追捧等形式造就的“經濟學家”)的經濟學家的稀缺,我以為個中緣由值得我們深思。首先,就是西方經濟學帝國主義(套用法學家蘇力先生語)的兵臨城下。在所謂那些跨領域打造下的現代經濟,早已超然于亞當·斯密當時所界定的經濟,什么信息經濟學、實驗經濟學、行為經濟學、倫理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制度經濟學、微觀計量經濟學,在現代經濟學科的分工日益細密的今天,獨辟蹊徑地開創了一塊領域或者經過“百花錯拳”一番摻雜柔和之后形成的非純粹的經濟學,猶如雨后春筍一般蓬勃發展。“掌握了一個領域也便控制了這個領域的話語權”,在對中國學術的“西學東漸”之后,我們的學者往往止步在引進推廣的階段上,有的學者干脆癡迷在了“拿來主義”、“全盤西化”之上,今日博弈論,明日信息論,因此也便沒了自己的學術主張。一張一弛,一快一慢,本是相互諧和的有利因素,但在普遍急功近利的現實實踐中,我們的有些經濟學家往往便被湮沒在了強大的西方經濟學體系中,深陷其中,難以超脫。而在此前因之下,中國的經濟學家在注重“走進來”(指導中國實踐)的同時,難免忽略了“走出去”的戰略,少了國際交流學習的機會,往往也減少了國際學界對中國經濟學家的普遍認同感。“許多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東西,在歷史上都經過堅苦的斗爭或者思考,才成為今天這個樣子的。”美國法學家霍姆斯大法官這句話若用在對中國經濟學家本土化生存的思考之上,也是有許多東西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
最近在讀一本書,是北大教授夏業良先生寫的名為《經濟學不能承受之重》的經濟學隨筆。隨筆這個形式,它本來的目的在于以一種輕松拉家常的方式來傳達作者的觀點,不求高深,但求傳真,這就是隨筆的精髓所在,也是商業化經營下知識大眾化傳播的一種實踐,或者把它放在本文預設的語境下來說,也正是中國經濟學家本土化的另外一種生存形態。
全書分為“經濟自由與選擇”、“經濟學與經濟學家”、“思想漸進與制度建設”、“生活隨想曲”以及“書評”五個部門。其中,作者花很大篇幅介紹西方經濟學和經濟學家的,在談到國內外經濟學界的著名人物,介紹他們學術成就和研究經歷同時,也有對個別問題提出一己之見,進行學術批評的。特別是作者在留美期間,有機會和幾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大師們面對面地討論、提問或采訪,能讓我們更為真切地感受大師們的風采。從這一部分的幾篇文章來看,作者對經濟學界新發展的密切關注,“他能夠在較大跨度的學科分支和研究領域之間較為輕松地游弋和探索,實在是不可多得。”(茅于軾語)
作者研究的另外一個重點是制度、道德、政治層面的問題,這集中在文集的第三部分。通過《個人主義辯》、《制度要考大家建設》、《中國若干制度改革措施的進展及展望》以及《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是人力資源配置效率的競爭》等四篇互為體系的文章,表達了作者對我國社會生活前途的關心,對人類社會自身所面臨的困難、障礙、迷茫及人為局限的憂慮。從而不難看出,作者身為一個有責任心的經濟學家他所追求的個人與社會之間的平等和自由,在利益博弈之下,對解放人性,崇尚個人自由的渴望。
夏業良先生的文章給人以樸實平和,簡練流暢之感,這可能與他早年的求學經歷有關(他原來是研習英美語言文學的)。在文集的“經濟自由與選擇”和“書評”這兩個部分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是如何運用經濟學思維來解讀當前的現實生活以及從人性和生活出發,作者是怎樣來理解和評論某些文化現象的。文化的多元,多元的文化,在學科與學科之間日益打破壁壘,相互融合的當今學界,作者這種寫作方向也不失為一種“討巧”的方法,從此我們可以更加全面地看到作者治學的興趣點,也更加能直觀我國經濟學家精神領域中多彩的一面。
本書是中信出版社“經濟學家隨筆”系列中的一本(其他四本是梁小民的《小民說話》,汪丁丁的《海的語言》、《知識印象》,王則柯《經濟學家的學問故事》),在市場上日益充斥著大量隨筆式經濟學著作的同時,《經濟學不能承受之重》最大的看點在于作者采取導向性的寫作姿態,像導游一般將讀者引入經濟學這一迷人的知識海洋之中,深切感受其中的奧秘與樂趣所在。此外,本書最大的一個焦點(爭議點)在于,作者在整個經濟學界內是第一個對“張五?,F象”提出置疑和批評的學者,對此的文章主要是《給“張五常熱”降溫》、《經濟解釋和解釋的“經濟”》、《是是非非說五?!?。
“經濟學不能承受之重”,此題目套用了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輕》的語詞格式。這里作者冒了個風險,就像拍電影續集一樣,往往后不如前,如果作品本身質量欠佳的話,則這樣的套用往往會顯得更加的愚昧無知。幸好,讀完此書,你會發現,作者巧妙地換“輕”為“重”,不僅一語道出當前中國經濟學家本土化實踐過程所遇到的困苦和挫折,更加明確了經濟學家追求平等和自由的歷史重任。
那碗粥,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字數:900)
永遠忘不了,那個雨夜。永遠忘不了,那碗銀耳粥。粥里的淚花閃著母愛的光芒——奪目,永恒。
——題記
我愛喝粥,尤其是銀耳粥。那粘稠的晶瑩的糖水,片片伸展如花的銀耳,還有那濃郁甜蜜的芬芳,一直為我所愛。從小到大,我喝過無數碗銀耳粥,但,唯有那一碗,讓我至今無法忘懷——那是母親對我愛的紀念。
還記得,那是一個朦朧的雨夜。
太多的驕傲,太多的自負,太多的粗心,讓我迎來了我人生中的一個不及格。我詫異,不解,同樣也悔恨。輕輕撫平皺成一團的試卷,終于,眼眶里流出了冰冷的淚。漫無目的地走在街道上,望著陰沉且灰暗的天,心頭一片死寂。要回家嗎?媽會罵我的吧?算了。忽然,我停住了腳步——天上飄起了雨。街上的人加快了腳步,不一會兒,就只剩下了我一個。仰起頭,任雨一下一下扎著我的臉,我的眼,和我的心。腦海中,母親的叮嚀一遍遍回響。“天哪,你不知道你要考試了嗎?趕緊去復習!”“把電視關了!都幾點了?作業寫完了沒,?。?rdquo;是啊,如果我有復習,會有現在的滿目紅叉嗎?算了,不想了。
不知道站了多久,我才拖著一身的泥濘回了家。打開門,母親的淚眼刺痛了我的心,隨之而來的,還有一個大大的擁抱。“你去哪了啊?考試沒考好不要緊,還有下次嗎,以后千萬別亂跑,我要擔心死了。”媽,我……”正準備解釋,不料卻被推進了浴室。“先洗個澡,會感冒的。”渾渾噩噩的從浴室出來,正準備說考試的事,卻又被拉進了廚房。“快,餓了吧?先喝碗粥。那,你最喜歡的”順著母親的手勢望去,一碗銀耳粥。終于支持不住,我的淚奪眶而出。母親也許是被我嚇壞了,連忙問道“怎么了?不喜歡喝嗎?”我死命的搖搖頭,爾后坐下,一口一口艱難的吞咽著。淚順著臉龐流進了碗里,混著粥,成了一種奇妙的味道。——原來,母親那么愛我。抬頭,陽臺外的天空一片漆黑,那點點如燈一般的星星正安然沉睡在天幕的懷里,那么幸福。
那天晚上,妹妹告訴我,那碗粥,母親熱了好幾次。每次聽到樓道里有人走動,母親都以為是我,興沖沖的去開門,但確認后又是一臉的失落。
母親,對不起!
雖然事隔多年,但我任然記得那碗粥,那份愛。
粉蝶孤寂,落日熔金,云卷云舒,星稀月明。在我的歡樂里有你,我的淚水里有你,我的成功后有你。你是我的至親,我的母親!
雨夜。那碗粥。母親。
那碗粥,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那份愛,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廈門市金雞亭中學初三:李纖笑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母愛 (字數:1100)
親愛的爸爸媽媽:
你們好!
從小到大,我都在你們無微不至的關懷下幸??鞓返爻砷L,過著公主般幸福的生活。在愛的海洋里,我從來都不知道是你們的愛給予我這樣一片海洋,也從來不知道該用什么來回報你們的愛!
一轉眼十五年過去了,我從一個懵懂的小女孩變成了知識淵博的小姑娘!六年的小學生活正是因為有你們的倍加呵護才會過得如此充實精彩!即將小學畢業的我即將面臨另一個挑戰--初中考試。
在這段最關鍵的時刻,是你們為我奔波勞累,為我尋找好的學校,每每看著你們淌下的汗水,我明白那是你們對我付出的愛!
上了初中,就不能整天都和你們在一起了;就不能一放學回家,就聽見你們關心的話語;就不能在遇到困難時,有你們的鼓勵陪我一起前進;就不能……慣了和你們一起歡笑,一起努力,一起生活,不知道進入初中,是否會習慣沒有你們的生活?
回憶這十五年來地點點滴滴,都讓我感受到這份偉大而深沉的愛!
媽媽,您給我的愛,是溫柔的;我就像您最心愛的寶貝一樣,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還記得那一天,天灰蒙蒙的,像要吞噬整個天空。上學前,您告訴我:“這么暗的天,等會一定會下大雨,你帶把雨傘,要不會被雨淋濕的?!蔽艺f什么也不肯帶,(那時雨傘對我來說是個負擔,重死了……)您實在拿我沒辦法,就不再勉強我了。“叮鈴鈴”放學鈴聲敲響了,我和小伙伴們一起沖出了教室,然而眼前的一幕讓我呆住了,黑暗籠罩著整個校園,大雨嘩啦啦地下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看著伙伴們一個個撐著小傘回家,我急哭了,我好后悔沒有聽您的話,我想您現在一定很生我的氣,不會來接我了……就在這時,我朦朧的雙眼前出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啊,是您冒著大雨撐著傘來接我了。在您的傘下,我“安全”地回到了家,而您卻全身濕透了。那一刻,我的心如針刺一般疼,那一刻,我也明白了,這就是母愛!
生活中隨處都可以看見您對我的愛,它就像美麗的繁星,播撒在我的天空!
爸爸,您給我的愛,是嚴厲而溫暖的,您就像我的朋友一般,聽我訴說心里話,給我講大道理。我有時犯錯誤,您在百忙之中,也會抽空來教導我,那嚴肅的表情,充滿期望的話語,都裝滿了您對我的愛。然而你也從來都不約束。剝奪我的自由,是您對我的諒解,給了我一片屬于自己的快樂小天地,在這片天地里充滿著嚴肅而偉大的父愛!
您默默地關心我,鼓勵我,有時候,只要有您一個肯定的目光,就能讓我勇往直前,這是種默契的愛!
爸爸媽媽,你們的愛是我前進的動力,更是盛開在我內心深處永不凋謝的花兒。爸爸是座山,媽媽是條河,山擁抱著河,河滋潤著山,而我正是這山上,這河邊一顆幸福的種子,生長在山高大的脊梁上,享受著清甜河水的哺育,茁壯成長!
爸爸媽媽,我愛你們,謝謝你們這十五年來給予我的愛,在我心里,你們永遠是天下最好的父母。我會用行動來證明,你們的女兒不會讓你們失望的!在此我想與你們做個約定:如果還有下輩子,我們還要在一起,永不分離?。ü垂词?,一百年,不許變哦?。?/p>
愿: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甜甜美美,幸福到永遠!
2006年5月19日
你們的寶貝女兒:宇
【老師點評】:表述不清晰
下一篇: 讀《陳毅練字》有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 中國文壇最美的收獲——《雷雨》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