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頑強的榆樹
小北大作文輔導中心 三年級 趙可夫
初秋的草原上,有一棵很大的榆樹。樹的前面有一片草地,地上的草很綠。榆樹的兩旁有牛,右邊的牛比左邊的牛少。右邊的牛有的趴著有的站著,左邊的牛在吃草。榆樹的后面有一片凸出來的地方,它上面的草比榆樹前面的草黃了許多。這塊凸出來的地方的后面有兩個小丘,小丘上有幾棵小樹。小丘的后面有一座山,山上有許多樹。
榆樹像一個大大的彈弓叉矗立在草原上。它的干很粗,差不多要我這樣的兩個小孩合抱。干大約三米多高。干上有三根大杈,樹杈大約是樹干的四倍高,樹杈上有很多樹枝,但很短,也很細。靠前邊的大杈上還有許多樹葉,后面的兩根杈雖然有樹葉,但樹葉不是很多,樹葉還沒黃,是綠色的。
這顆榆樹尤為突出的是它的干和杈。干上的皮是黑褐色的,上面有長長的裂紋,看上去很硬,摸上去很扎手,動一動一動不動,將手按上去手就痛了。榆樹的大杈也很粗,顏色和樹干的差不多。
這顆榆樹也許有很多年了。可是它仍頑強地活在這里。夏天,不管多么熱,也不會對它有影響;不管多大的雨,也不會把它沖跑,還能給它潤潤皮;不管有多大的冰雹,也不會把它打倒,大個的冰雹也只不過把干和杈上的皮打下來一點。春天和秋天,不管刮多大的風,也不會把它吹斷。冬天,不管有多大的雪,也不會把它壓垮。
這榆樹可真頑強!
輔導老師:賴國賓
【老師點評】:語言平淡,不會描寫,表達不準確
榆樹——我可愛的家鄉 (字數:1000)
我的家鄉是有著“天下第一糧倉”美稱的吉林省榆樹市,位于遼闊的松嫩平原中心,物華天寶,人杰地靈,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我的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聽爺爺說,我們家鄉榆樹歷史悠久,漢朝史書就有過關于榆樹地名的記載,“榆樹”名字是因為最早的榆樹城南有一片榆樹林而得名。
家鄉榆樹的農業非常發達,盛產玉米、大豆、高粱、水稻等,其中玉米的產量最大、質量最好,這都得益于家鄉肥沃的黑土地。另外還有很多經濟作物,如毛蔥、山芝麻、紅小豆等。九十年代后,我們的農業發展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中國十大產糧縣市榆樹市遙遙領先,一直穩居第一位,每年為國家貢獻出數以億噸的玉米,為國家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有著“大豆的故鄉”、“天下第一糧倉”的美稱。
聽爺爺奶奶說,以前的家鄉并不是很發達,農村到處是矮小的破土房,沒有像樣的路,晴天走路一身灰,雨天走路一身泥。交通工具以牛馬車為主,可現在家鄉榆樹可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泥草房變成了寬敞明亮的磚瓦房和小二樓,道路變成了村村通的水泥路,柏油路,牛馬車換成了家庭轎車,數字電視、移動電話、寬帶網絡走進了千家萬戶。城市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建起了無數的高樓大廈,商場林立、經濟繁榮,變成了文明城、衛生城。
榆樹的交通四通八達,向東沿科鐵公路、榆山公路可直達黑龍江省五常市,向南沿榆江公路可直達美麗的長白山腳下,向北沿102國道可直達哈爾濱市,向西沿榆三公路可通往松原市查干湖景區,沿京哈高速可一直走到首都北京。
家鄉榆樹有著特有的風俗習慣,進入冬天家家戶戶都愛包粘豆包,年前蒸年糕、殺年豬,過年貼春聯,放鞭炮,扭秧歌、踩高蹺。我們這里的人愛聽二人轉更愛唱二人轉,電視里的“二人轉總動員”最受大家歡迎了,一到那個時間大伙都聚到電視前觀看,還不時的唱上幾句。
我們榆樹的干豆腐是最好吃的,不僅我們榆樹人自己愛吃,很多外地人到榆樹來都要嘗一嘗榆樹干豆腐,走時都愛帶一些榆樹干豆腐回去。另外我們榆樹人非常好客,每當有客人到家里來時,我們都會拿出最好的東西招待他。
這就是我可愛的家鄉,我愛我的家鄉,歡迎大家來榆樹做客。
【老師點評】:中心不突出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