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車企抵制新規,電動汽車計劃是否能進行下去?
撰文/ 馬曉蕾編輯/ 周 洲設計/ 趙昊然來源/ 衛報,作者:Jasper Jolly英國的電動汽車計劃可能又要踩剎車。2023年9月,英國首相蘇納克宣布要放緩英國的電動化進程,將禁止銷售汽油和柴油新車的日期從2030年推遲到2035年。然而,盡管英國“綠色”進程中的“招牌”政策被推遲了,其他相關的減排政策并沒有發生變動。英國交通部已證實,政府的零排放汽車新規將在全英范圍內生效。該法規是與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一同制定的,要求從2024年起,在英國銷售的新車中必須有22%為零排放車輛。此后,這一門檻將逐年提高,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穩步上升至80%,最終在2035年達到100%。汽車制造商如果未遵守該規定,每售出一輛非零排放汽車,則需要支付15000英鎊罰款。比如,如果一個品牌比規定少100輛零排放汽車,他們將需要支付高達150萬英鎊的罰款。此外,同樣的要求也適用于廂式貨車銷售,但只需達到10%的門檻。根據英國《衛報》2024年1月3日的報道,全球最大的幾家汽車制造商也開始向英國政府施壓,要求削弱或推遲零排放汽車新規?!缎l報》看到的一份文件顯示,豐田、捷豹路虎和日產等公司對政府進行游說,要求推遲銷售零排放汽車的規定。然而,大眾、福特和特斯拉則認為零排放汽車規定應該更加嚴格。行業通訊《快速充電》(Fast Charge)的作者湯姆·萊利(Tom Riley)向《衛報》提供了汽車制造商對政府的游說內容。雖然在汽車制造商的要求下,該內容被大量刪節,有幾頁文字被涂黑,但依舊可以對個中緣由探知一二。文件顯示,要求推遲零排放汽車法規的汽車制造商認為,這些規定出臺得太晚了,他們無法改變生產計劃來增加電動汽車的銷量。汽車制造商在向電動汽車轉型的過程中發展得極度不平衡,有些企業可能會因為轉型不夠快而蒙受損失。豐田是2022年全球汽車銷量第一的公司,但在電動汽車領域卻被甩在后面。該公司表示很難滿足英國2027年之前的要求,可能導致財務和品牌形象雙雙受損。豐田在混合動力汽車上投入了巨資,并主張推遲燃油車禁令,以保護其在德比郡的混合動力汽車工廠。捷豹路虎在英國擁有的汽車工廠數量最多,但在第一款電動汽車I-Pace推出五年后,現在才推出第二款電動汽車攬勝(參數丨圖片)。該制造商表示無法確定能否實現政府定下的目標,而且最初幾年的目標更難實現。Stellantis和日產也以不同形式要求推遲。車企此番操作處在歐美電動汽車銷量放緩的大背景下,多家大型汽車制造商的電動化轉型投資擱淺,已有多個國家調整了新能源補貼政策。德國在2023年12月16日宣布結束電動汽車補貼計劃。而根據美國《通脹削減法案》,從2024年起,電動車制造商若要在該國享受最高7500美元的聯邦稅收抵免,需滿足至少40%的電池礦物質來自美國或北美自由貿易伙伴。在游說之后,政府在最終規定中加入了“靈活性”條款,允許汽車制造商在某一年未達到目標后,在其他年份將銷量“補齊”。此外,還有一項針對年銷量少于2500輛汽車的制造商的規定,允許這部分小眾制造商在2030年前不受該規定的約束。英國跑車制造商阿斯頓·馬丁和邁凱倫都認為無法達到目標。阿斯頓·馬丁表示,可能會對這一“不公平規定”采取法律行動。也有制造商對新規表示強烈支持。美國汽車制造商福特和特斯拉認為,政府應該迫使汽車制造商銷售更多的電動汽車。被比亞迪超越,痛失全球第一大電動汽車制造商的特斯拉表示,這些規定不足以推動市場的“綠色”發展,并稱今天看起來有些夸張的目標有可能很快被超越。福特則表示,它相信英國市場上的許多制造商都能達到既定標準,新規有助于敦促那些落后的制造商適當加快發展速度。世界第二大汽車制造商德國大眾汽車公司表示,這些目標雖然有些激進,但總體看來是可行的。文件的提供者萊利說:“很明顯,很多汽車制造商雖然在公開場合對電動汽車轉型充滿熱情,但私下里對這些要求持保留意見。”豐田在之前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可以接受零排放汽車新規及其“靈活性”條款,而Stellantis的一位發言人則表示,該公司要求從2025年開始再執行該規定。阿斯頓·馬丁發言人表示,該公司有一個純電動跑車和SUV的計劃陣容,但與其他小型制造商一樣,面臨這一些挑戰。他補充說:“阿斯頓·馬丁將完全遵守政府發布的法規,并努力實現既定目標?!?